具体项目在武汉拓展训练中只是工具,但不同的项目对学员的锻炼目的不同是不争的事实。例如高空项目对学员来说以锻炼自我的心理适应能力为主,而以地面活动为主的全员参与项目,锻炼团队协作也就必然成为偏重。
案例一
一个朋友告诉我,那天他的好友拿着一面散乱的有些图画和写满人名的彩旗,满脸汗渍,看似疲倦但又情绪激动的赶到提前约定的同学聚会时,大家面面相觑有点不知所措。就在大家准备关心询问时她先开口了: “我们今天参加武汉拓展训练了,太过瘾了,有那个特别高的一个断桥,把我们……”
接下来,在餐桌边她用了一半的时间描述了自己两天的壮举,还有她那引以为豪的“团队”。在场的每一位都说我们回去也告诉领导,组织我们去玩一次,看是不是像你吹得那么神'
其后的确又有几批学员来到了她曾经参加的那个武汉拓展公司,他们用同样的价格、同样的时段选择了完全一样样的课程,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据他们后来讲,连分享的故事都相同。听这话我感觉出了 一点他们似乎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满意。 问讯之后得知,他们这些同学工作性质各不相同,有在外企工作的白领,有国企员工,也有金融领域的职员等。同一套课程应对完全不同需求的客户,对承办活动培训机构来说,这是一件很不负责的事情,当然作为组织委托方也是有课程选择的失误问题。
案例二
2005年,北京一家知名的数码相机产品的代理销售团队参加拓展训练,与培训方在培训后不欢而散,早晨来时的期待在傍晚烟消云散,因为在近一百人的活动中,只有2 名培训师带领,参加了一个“沿绳速降”的活动’所有人排队等候,4个多小时后的确大部分人完成了挑战,还有一部分人自己在景区“转了转”,而后一起做了个小游戏,完成了一天的拓展训练。
每人400元的培训费,接受这种培训,难怪后来不愿意“埋单”呢!
案例三
两年前我在和一个以组织培训会计人员的咨询培训公司领导闲聊时,他提起了武汉拓展培训是他们培训课程中的一个很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时,我们就其后的细节做了些交流,他发现了我的表情有些严肃,执意要我以:专家”的角度做个评价,我明白他想让我在众人面前对他的“时尚”选择做个吹捧,但我实在无法运用溢美之词,只能搪塞地夸奖几句。后来他找我一同看了一次他们的课程,这次我下定了决心,和他好好交流一次。
首先肯定了他们的活动组织的不错之后,谈到课程时我说:“武汉拓展培训是一个学习过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坦诚地说,这些学员如果没有学到要点倒不是坏事,如果真的学到了、领悟了,将来用到了,咱们可能做了一件‘祸国殃 民’的事情。”
在他的惊诧中我问:“这些学员是干什么的?”
“会计啊!”
我说:“问题出在我们选择的项目上了,我们选择的课程主要是以激励和突破定式思雄为主,破冰课做了突破定式思维的题,拓展教师引申说成人需要突破定式思维,拓展训练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做完‘空中单杠’,武汉拓展培训师告诉他们生活与工作中,有机会在眼前如何争取不放过;做了‘雷阵图’引申到工作中要突破常规。你难道没发现学员都有点别扭了吗?让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有机会就抓往,做些突破常规的事,要是有一天他们真的回想起今天,觉得这些活动也是蛮有道理妁,那意味着什么?”
听完这些他明白了,觉得有些道理。
后来我说:“咱们选择的四个项目,信任背摔和求生墙还是不错的,如果能 够将雷阵图换成理念为‘细节决定成败’,‘责任与爱心’的项目就会好多了, 即使有些项目要做,只要拓展教师总结引导适合学员也是可以的。”
后来他们的确改进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件值得“暗自得意”的事。